前几天正月十五的故宫上元灯会放票之日,朋友圈里集体上演刷票大作战
看着各行各业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的大家这么默契的想买同一张票,还真是头一回
故宫博物院将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较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
好在芭姐朋友圈里并没有人自食其力的抢到票,也算是有了一份小小的心理安慰
一起把小视频刷起屏来!绚出花的灯光配上电音曲,朋友圈里的蹦迪选手眼睁睁的把故宫变成最有复古Feel的夜场
Put your hands up~
最近几年“故宫”在大家心中的地位,早就从名胜古迹,变成网红打卡地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热播,让位置偏远的延禧宫成为大家来故宫必须发定位的宫院
宣统元年端康太妃主持修建,将原本的延禧宫修建成一座3层的西洋式建筑
本来设想水殿的墙壁隔着两层玻璃,玻璃夹层里注水养鱼,在建筑外面也注水养鱼,环以假山相饶,但在还没修建好的时候,清王朝就覆灭了。
这座老祖宗留下的烂尾楼能在2018年翻红成为故宫的流量担当,是延禧宫自己本人想都不敢的事儿了
下雪要往宫里跑、天气好要往宫里跑、有展览了要往宫里跑
以上是现在年轻人对故宫的打卡三连。
故宫文创和故宫淘宝出品,不管是古风精致的小贴纸,还是根本抢不到的故宫彩妆
都被大家争先恐后的加入了必买list,这种不买不是中国人的感情购买力,是自己且主动奉上的
印象中正襟危坐的历史人物,各朝各代的皇帝妃子,竟有了一个个极具幽默色彩的情感八卦小故事
“被害妄想症”的崇祯帝,“自恋傲娇”的乾隆帝,完全颠覆大家的传统观念
历史人物不再是只严肃的存在在历史文献和教学课本,开始拥有鲜活的人设
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获得了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刚上任故宫博物院新院长的单霁翔穿坏了20多双老布鞋
花了5个月,绕着故宫走了一整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服务于参观者的购票、休息,甚至男女卫生间数量的比例
到身体力行的保护故宫里的每一个犄角旮旯,拔野草、捡垃圾
再到让故宫的珍宝藏品不再是尘封的古董,珍贵文物展览集体面世,让这些老祖宗的好宝贝也服务了这一代人的眼球
再到让故宫的珍宝藏品不再是尘封的古董,珍贵文物展览集体面世,让这些老祖宗的好宝贝也服务了这一代人的眼球
单霁翔让故宫从一个“最著名”的地方,成为了最牛逼的博物馆 ,再从博物馆,变成了连接600年中国文化的地方
宫门内外不再是两个世界,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能去宫里看夜景蹦迪,看雪看晴朗
还能在红墙下喝上一杯咖啡、吃上一顿从帝后们都爱吃的火锅
是的。去年12月故宫角楼咖啡刚面世不久,同一IP旗下的故宫首家餐厅也跟大家见面了
故宫角楼咖啡位置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外西排房,简约的古风装修,最特色的饮品是“康熙最爱巧克力”
还有以故宫红、黄两色为基调的限量咖啡杯
故宫角楼餐厅离咖啡厅很近,位于故宫博物院神武门东侧长房
这栋房子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前身是紫禁城侍卫所居住的地方
餐厅整体保留了原来的房梁建筑,故宫式的经典红墙古宅映入眼帘
正儿八经的御膳房feel,点餐都带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范儿
把故宫第一家餐厅定为“火锅”可不是心血来潮,翻遍了清宫膳食底档,发现历代帝后们食谱均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喜欢“火锅”
尤其是乾隆皇帝,对火锅已达到痴迷的地步,一年365天竟然吃200多顿火锅
而慈禧太后不仅爱吃火锅,还发明了新颖吃法“菊花火锅”。故宫角楼餐厅的招牌汤底最大限度地还原了慈禧的口味偏好,来尝尝“朕的口味”?
要是正巧在冬日里赶上一场紫禁城那下得漫不经心的雪,那可真真的是“主子”范儿了
故宫文化的逐步商业化,正是在慢慢走进国人的生活方式
用最时髦的传播方式,宣传古代文化,让传统文化真实感十足的走进每个人的生活里
故宫不再是高傲威严的红墙围笼,人们对故宫的崇敬也不再是因为它的“最著名”
而是因为它继续承载着近现代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智慧,直到下一个6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