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昨日下午,正当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在“稿海”中畅游的时候,突然手机微信“叮咚”一声,打开一看,网红茶饮品牌“喜茶”推送了一条消息:“全新灵感,喜茶咖啡”,显示这个全新的系列在昨日正式上市。
作为一家常年排长龙的网红茶饮店,“喜茶”居然出咖啡了?对于一名资深吃货、喜欢尝试各种新鲜饮食的“假潮人”,记者决定在上市首日就去一探究竟。在公众号推送的消息中透露,“喜茶咖啡”首日上市仅在四家门店发售:深圳万象城黑金店、广州惠福东热麦店、上海湖滨道热麦店和北京君太百货DP店。
今日下午,抱着可能要排长龙的决心,记者“赶”到了深圳万象城黑金店,开始了“喜茶咖啡”的探险之旅……
喝一杯咖啡要排队一小时以上
在脑海里想象了无数个人山人海的画面,但真的到达店门口的时候,发现人居然不多,甚至门店都没有排队,记者的心里自然响起了“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的BGM,还一边感叹网红店已经没落、都没人排队了,但后来才发现,是自己太天真……
带着兴高采烈、仿佛人生赢家的心情,记者在门口拍拍拍之后,来到了点单台的面前。看了一眼菜单,最新上市的“喜茶咖啡”一共有四款: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双拼、芝芝拿铁以及芝芝美式。这跟我们平时理解中的咖啡好像有点不一样……
思索再三后,记者为了尝试多一点风味,就点了一杯咖啡波波双拼和芝芝美式。当记者说出了上面两个“名字”后,负责点单的店员告诉记者,咖啡需要等待一小时左右才能取,记者当下心里一凉,连忙追问原因。
“因为买的人比较多,而且我们咖啡都是现做的,刚上线,做的速度比较慢,滴一杯咖啡大概需要三分钟左右。”店员说。
可是,记者明明没有看到人……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喜茶小程序上也能下单,很多尝鲜者早就已经在小程序上下好了单,晃晃悠悠地到门店自取。当记者尝试登陆小程序购买时,人家早已经显示售罄了,记者,再一次落伍了……
点完单后,记者在门店内找到几个已经在喝“喜茶咖啡”的顾客。小姐姐们告诉记者,她们等了一个半小时才拿到咖啡,喝起来的口感“其实也还好而已”。还有小姐姐拿到咖啡后开心地在门店附近各种摆拍,仿佛下一秒就要制霸朋友圈了。
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记者发现朋友圈里面居然已经有朋友晒起了自己的“喜茶咖啡”(记者又一次输了!)。于是记者连忙连线该朋友,她表示,自己今天上午就在小程序上下单了,然后到门店自取,整个过程大概一小时不到。而她喝起来的感觉就是,即便是“少糖也很甜”,跟咖啡似乎不太搭边。
对了,朋友提醒,小程序上经常会显示咖啡售罄,但是只要不停刷,总会有突然又可以买了的时候,就考验各位的耐心和运气了……
在等待了漫长的一小时后,记者终于从店员手上拿到了自己的“喜茶咖啡”。与其他喜茶饮品的打包袋不同,“喜茶咖啡”使用的是专门印有同款字样的纸袋。记者迫不及待地先尝试了一下咖啡波波双拼,一入口,就是一股糖的味道……确实比较甜,而且味道也更像港式的鸳鸯奶茶,只有细细品味(很细很细)才能喝出一点咖啡的味道。不过不得不说的是,里面搭配的黑糖波波和奶冻真的很好吃,满满的都是糖分的罪恶感……
紧接着,记者又打开了芝芝美式。作为一个资深的咖啡爱好者,纯正的黑咖啡一直是记者比较喜爱的类型,因为在选择这杯芝芝美式的时候,记者特意嘱咐不要加糖、上面的芝士(不能去掉……)也换成了低糖的轻芝士。与咖啡波波双拼相比,芝芝美式的咖啡味浓厚了许多,但跟芝士混合后,风味更偏向拿铁,并没有黑咖啡的酸涩的味道。如果是咖啡爱好者,还是建议别尝试了,但如果不喜欢咖啡的酸涩味道的小伙伴,倒是建议可以试试看。
新茶饮品牌纷纷入局咖啡市场
据喜茶官方信息显示,“喜茶咖啡”100%选用优质阿拉比卡豆拼配,产地分别来自埃塞俄比亚、巴拿马和坦桑尼亚,使用水洗与蜜处理,中深度烘焙,可以带出天然花香,以及饱满柔和果酸(不过记者真没喝出来……)。
价格方面,咖啡波波冰、咖啡波波双拼、芝芝拿铁售价25元,芝芝美式售价21元,基本跟星巴克的美式咖啡售价持平。
之所以推出咖啡,喜茶方面表示,事实上这并非其第一次涉足咖啡。早在创业时期,喜茶就推出过咖啡产品。“喜茶并不是为了做成市面上传统的咖啡,比如卡布奇诺,而是希望回到喜茶的品牌核心:灵感,所以‘灵感咖啡’是作为这次喜茶咖啡的主要研发方向。”喜茶方面表示。
而且,喜茶方面也表示,这次咖啡系列产品启用了喜茶咖啡手提袋、喜茶咖啡冷饮U型杯等全新包装设计,整体偏港风元素。
喜茶方面表示,大多数的咖啡,在大家心中的印象都是意式风格,而喜茶做的是灵感咖啡,在风格上也可以完全不一样。此外,喜茶去年推出过港风系列设计,包括周边等产品,反响不错。而把这次咖啡包装设计,用一个看起来似乎完全与咖啡没有联系的港风经典风格,来做为喜茶灵感咖啡的包装设计元素,也正符合一贯品牌核心。
据行业知情人士吴建伸透露,喜茶选择在这个时候推出咖啡项目背后,也是因为咖啡原料供应商王力咖啡的前工作人员加入喜茶团队,并负责喜茶咖啡项目。而且在吴建伸看来,由于资本对咖啡市场的大大加持,也使得资本对咖啡品牌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实很多咖啡品牌在2019年选择了保守战略,但是对于刚刚养成喝咖啡习惯的消费者而言,他们还是要继续喝咖啡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喜茶咖啡出现了。
事实上,喜茶并非首个涉足咖啡的茶饮品牌。早在2017年,茶饮品牌CoCo都可就开始了咖啡方面的尝试,并在各大门店有意突出“咖啡”元素,还与2017 WBrC世界咖啡师冲煮大赛冠军王策深度合作,推出了一款挂耳包。今年1月,有媒体报道,在探店过程中,发现奈雪的茶也新增了3款咖啡饮品。
咖啡难道比茶饮更有市场?
根据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以欧盟、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咖啡消耗量缓慢增长或已停滞,而以瑞士、挪威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咖啡消耗量出现下滑;相反,中国咖啡的进口量自2000年以来呈现指数型增长,尤其是2015年~2017年,咖啡年消耗量从7.1万吨增至12.9万吨,增加了82%。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消费咖啡为3.7杯,远低于欧美和日韩的水平,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咖啡市场存在很大的增量机会。特别是从2013年到2017年间,中国的咖啡店市场规模几乎实现翻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预计市场规模有望在2020年达到75亿美元。
据CBNData发布的《2018中国咖啡行业洞察》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在700亿元人民币左右,约占全球市场的0.5%。但是我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在15%左右,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销售规模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2025年有望突破一万亿元。从咖啡饮用结构上看,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的占比超过87%,但在中国,速溶咖啡占据着84%的市场份额,现磨咖啡的市场份额仅约16%。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目前中国咖啡市场正在爆发的前夜,中国市场还是一个不完全饱和,没有进入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国市场也很大,能够容纳各种不同层次的品牌共存,谁进来好好做都能享受到这一轮红利。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咖啡赛道目前已经有不少巨头占据着前方道路,而且进入2019年后,咖啡界也显示出了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边是星巴克凭借“猫爪杯”抢占近一周热点,另一边却是瑞幸亏损、连咖啡闭店的消息不绝于耳,也有上岛咖啡、雕刻时光等老牌企业苟延残喘。
相比这些传统的咖啡品牌,“喜茶咖啡”等咖啡新产品能否在咖啡市场杀出一条血路?这一切都有待时间检验。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创业资本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