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网 - 咖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动态 | 国内动态 | 咖啡嘉年华 | 咖啡新闻 | 咖啡知识 | 开店指南 | 飘香世界 | 社会视觉 | 行业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社会视觉 > 靠咖啡续命,会不会伤身?
B.biz | 商业搜索

靠咖啡续命,会不会伤身?

信息来源:kofoo.com.cn   时间: 2022-07-21  浏览次数:0

  周密

  丁香医生作者

  外科学硕士

  咖啡,可以说是提神醒脑的利器了。对当代职场人士来说,工作日的命简直就是咖啡给的。

  那么咖啡是怎么让人精神振奋的?喝多了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呢?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咖啡。

  咖啡因暂时阻止疲劳信号

  咖啡中的咖啡因,并不是真正「消除」了疲劳,只是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

  在我们的日常体力劳动中,身体会代谢出一种神经调节因子 —— 腺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和腺苷受体相结合,给大脑传达疲劳信号。

  一旦腺苷受体结合了足够多的腺苷,它就会发出警告,告诉大脑我们累了、需要休息。

  这就好比有时候家里电器开得太多,保险丝过热就会熔断自己,切断电流。电路被迫跳闸休息,避免电器受损。

  大脑收到疲劳信号之后,就开始抑制神经兴奋,这时人就容易犯困和感到疲倦,开始昏昏欲睡。

  而咖啡因之所以能让我们兴奋,是因为它和腺苷具有着相似的化学结构。

  我们喝下一杯咖啡,咖啡因能抢在腺苷之前与腺苷受体结合,当大量的腺苷受体被占用,就会使得腺苷无法与腺苷受体结合,大脑收不到疲劳信号,就会继续保持活力。

  然而,被挤到一边的腺苷并不会因为没有受体结合就因此消失,它仍旧在不断积累,当积累的浓度超过咖啡因或者等咖啡因代谢完毕时,就会「卷土重来」,依旧疯狂对大脑点疲劳信号。

  所以,看似是能「消除疲劳」的咖啡因,并不是真正「消除」了疲劳,它只是在暂时阻止疲劳信号传递到大脑。也正是因此,咖啡并不能长久地起到提神作用。

  就像用沙袋阻挡洪水,就算沙袋垒得再高,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洪水」,不仅迟早会有被冲垮的时候,而且冲垮后还需要进行更多的修复工作。

  咖啡提神的效果会变化

  咖啡因的半衰期通常约为 4 小时,此外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咖啡因代谢出人体的速度也不同。

  有些人天生有对咖啡因不敏感的基因,也有一些人发现咖啡能提神的作用后,为了保持功效,一杯又一杯,越来越频繁地喝咖啡,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似乎原来只喝一杯就能提神,现在需要两杯,甚至加大咖啡的量,也不见有明显提神效果。

  除了有些人天生有对咖啡因不敏感的基因外,出现这一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人体对咖啡因产生的耐受性。

  人体内有一些基因,如 CYP1A2、PDSS2 等控制着咖啡因的代谢。这些基因比较活跃的人,代谢咖啡因的速度就比较快,摄入的咖啡因很快就会被清除到体外,喝了咖啡该困还是困。

  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咖啡因会增加腺苷受体的数量,或者换句话说,腺苷受体的「上调」可以补偿慢性咖啡因摄入,这可能是导致人体对咖啡因产生耐受性的最主要原因。

  出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根据每日饮用的情况,停止 2 周~2 个月的时间,或一开始就只是有需要时才喝咖啡,每周只摄入一两次咖啡因或每次剂量之间间隔几天,就能改善。

  FDA 建议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将其咖啡因摄入量限制为最多 400 毫克,比如现磨咖啡,咖啡因含量普遍比速溶咖啡高一些,一杯大杯 473 mL 某品牌的美式咖啡,咖啡因通常在 200 mg ?以上,所以一天喝 1~2 杯就差不多了,否则可能导致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心跳过快或不均匀等。

  这些不良反应,因每个人对咖啡因的敏感性和摄入量等具体情况,表现不一,并不是过量了就一定会出现。

  适量喝咖啡,不会伤身

  网上甚至有谣言称「过量喝咖啡可以致死」,提出这个观点的人觉得因为咖啡可以引起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问题,所以如果让一个人突然猛灌咖啡,就可能致命。

  但是这种设想忽略了我们身体的反馈机制。理论上,如果要用咖啡因对一名普通成年男性产生致命性伤害,至少需要 149 罐左右的含咖啡因的能量饮料,但谁能喝这么多还不吐呢?机体的自我反馈机制肯定会在人们摄入致命过量的咖啡因之前发生。

  其实只要没有过度饮用咖啡(长期超过 FDA 推荐摄入量)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会显著影响健康或致癌,甚至可以说,只要不过度饮用咖啡,咖啡不仅不会影响健康,还有益健康。

  多项研究证实了咖啡因在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保护作用,也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适量摄入咖啡因与阿兹海默症的发生呈负性相关。

  咖啡是工作疲劳时的绝佳伴侣,适量喝咖啡没问题,在享受咖啡的美味时,也记住两个原则:

  适度饮用;

  保持良好的作息,不要用咖啡替代睡眠。

  当然,那些顶着一坨奶油、还齁甜齁甜的「含咖啡因饮料」,不光热量爆表,还会因高糖产生各种坏处,还是少喝为妙。

  作者知乎 ID :元宿six

  专注医学干货和病房故事写作

  长按识别右侧二维码关注?>>

  监制饭饭

  排版 白塔

  [1] Alsabri, S. G., Mari, W. O., Younes, S., Alsadawi, M. A., & Oroszi, T. L. (2018). Kinetic and dynamic description of caffeine. Journal of Caffeine and Adenosine Research, 8(1), 3-9.

  [2] Ammon H P, Biochemical mechanism of caffeine tolerance.[J]. Arch. Pharm. (Weinheim), 1991, 324: 261-7.

  [3] Sections 402(f)(1)(A) and (C) of the 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4] Mitchell DC, Knight CA, Hockenberry J, Teplansky R, Hartman TJ (January 2014). "Beverage caffeine intakes in the U.S".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63: 136–42. doi:10.1016/j.fct.2013.10.042. PMID 24189158.

  [5] Poole Robin, Kennedy Oliver J, Roderick Paul, Fallowfield Jonathan A, Hayes Peter C, Parkes Julie et al. Coffee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 of meta-analyses of multiple health outcomes BMJ 2017; 359 :j5024

  [6] Borota, D., Murray, E., Keceli, G. et al. Post-study caffeine administration enhances memory consolidation in humans. Nat Neurosci 17, 201–203 (2014). https://doi.org/10.1038/nn.3623

  [7] 王潭, 席娜娜, 郑荣远.咖啡因作为中枢腺苷受体拮抗剂的应用[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9(4):249-253.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咖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