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网 - 咖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动态 | 国内动态 | 咖啡嘉年华 | 咖啡新闻 | 咖啡知识 | 开店指南 | 飘香世界 | 社会视觉 | 行业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比挂耳还简单的袋泡咖啡,该怎么选?
P.biz | 商业搜索

比挂耳还简单的袋泡咖啡,该怎么选?

信息来源:kofoo.com.cn   时间: 2024-11-19  浏览次数:44

  作者:SIGNORE

  第一波咖啡浪潮,速溶咖啡脱颖而出,以其方便、快捷的饮用方法,迅速占领市场;在之后的第二波咖啡浪潮,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品牌等兴起,大家逐渐习惯了有事没事儿喝一杯,咖啡机逐渐走入很多家庭。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的,让人们对咖啡的需求已经不满足于提神醒脑和奶咖,开始关注咖啡本身的风味,于是精品咖啡豆和手冲咖啡大兴其道,甚至出现了只卖手冲咖啡的精品咖啡馆;

  手冲咖啡需要的器具比较多:滤纸、滤杯、分享壶、秤、磨豆机、手冲壶、温度计等……就算是简化版的挂耳咖啡,也至少需要个手冲壶+懒人杯,让低调的你每次冲咖啡都成为全场焦点,仿佛你喝手冲咖啡就很高级、很装,人家喝茶就很朴实无华。

  能不能将泡茶的方式引入到咖啡界?

  这种做法其实一直有,例如冷萃咖啡壶、法压壶,只不过这两种也都是需要专用器具。不过就在最近,一种简化版的泡咖啡的方式出现了,它就是袋泡咖啡。

   什么是袋泡咖啡?它与速溶、冻干粉、挂耳的区别又是什么?

  袋泡咖啡

  袋泡咖啡,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简化版的法压壶,将磨好的咖啡粉装进玉米纤维袋内,通过充氮气进行保鲜。饮用的时候像泡茶一样,加水直接进行冲泡。袋泡咖啡最早出现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冷萃/冷泡咖啡,逐渐升级为冷泡热泡均可。

  与速溶咖啡和冻干咖啡的区别

  从冲泡方法上,就有很大区别:速溶咖啡与冻干咖啡都是将咖啡直接加水溶解,没有废弃物。所以速溶咖啡和冻干咖啡都是咖啡里的可溶性物质,加水还原成咖啡;速溶咖啡是通过加热去除水分,保留可溶性物质;冻干咖啡是通过低温升华去除掉其中的水分来获得可溶性物质;

  冻干咖啡因为是在低温下升华,所以咖啡的风味丧失的比较少,加水还原的时候可以获得比速溶咖啡更好的口感,不过始终是不如先做现喝;

  与挂耳咖啡的区别

  袋泡咖啡与挂耳咖啡一样,都是使用现磨的咖啡粉,装进袋内以后封口,再套外包装袋充氮气塑封保鲜。

  区别一:粉袋不同

  袋泡咖啡袋袋类似于泡茶袋,通常是玉米纤维袋,粘有一根线袋;挂耳袋则是顶部有易撕口,两面有纸耳朵(下图右侧)

  区别二:研磨度不同

  研磨度是取决于萃取方式袋。袋泡咖啡是浸泡式萃取,研磨度可以参考法压壶,应是粗研磨度;挂耳咖啡属于过滤式萃取,研磨度参考手冲咖啡,研磨度应该是中细研磨度;

  区别三:口感不同

  因为袋泡咖啡的研磨度和冲泡方式与与挂耳咖啡不太一样,所以即便是同一款咖啡豆,口感上也是略有区别的。

  袋泡咖啡属于浸泡式萃取,因咖啡粉是持续泡在水里,理论上香气重、顺滑度好,但是尾端会偏薄;

  而挂耳咖啡属于过滤式萃取,水经过咖啡粉带走可溶性物质,因水是不断的流过咖啡粉的,所以不同时段萃取到的咖啡可溶性物质不太一样,使得最终萃取出来的咖啡非常具有层次感。

  不过挂耳也好,袋泡也罢,都是简化版本的冲煮方式,所以袋泡咖啡相对其它来说,也能获得较为不错的口感,但是冲泡要求比挂耳咖啡简单的多。

  饮用方式

  热泡:

  1、将袋泡咖啡放入杯中,并加入 80ml 温度 90-95 摄氏度热水,进行 30 秒闷蒸;

  2、再继续加水到 150 - 180ml(根据自己口感)

  3、浸泡萃取 4分钟左右,期间可以进行上下抽动,加速咖啡萃取

  4、取出泡袋,萃取完成

  懒惰的孩子可以省掉闷蒸环节,直接加 150-180ml 热水,上下抽动环节不能省略;

  冷萃(冷泡):

  1、在瓶内直接加入 120-180ml 冷水,盖紧瓶盖(如果希望冷萃取出后直接饮用,可以加多一点水;如果希望后续添加其它材料例如牛奶、燕麦奶、气泡水等,可以少些水。)

  2、放入冰箱冷藏 8 小时

  3、期间可以多次摇晃瓶身以增加萃取;

  4、冷藏 8小时后取出即可饮用,也可以加入牛奶、气泡水等

  CAFFÈ LATTE|拿铁咖啡 by 微波炉

  将咖啡包放入杯中,加入 150ml 常温牛奶,提拉 3~5 下使牛奶充分浸润咖啡,微波炉高火加热 1 分 30 秒 - 2 分,加热完成后取出咖啡包即可。  

  CAFFÈ LATTE|拿铁咖啡 by 小奶锅

  将咖啡包放入小奶锅或者可以加热的小壶中,加入150ml 常温牛奶,小火煮沸 1 分钟,加热完成后取出咖啡包即可。

  SPARKLING COLD BREW|气泡冷萃

  在杯中加入 80g 冰块,50g 气泡水,缓慢倒入 2 份浓冷萃咖啡(一份 120ml) 

  COLD BREW ICED MOCHA|冷萃冰摩卡

  在杯中加入 50g 冰块、15g 巧克力酱、100ml 冰牛奶,将 2 份浓冷萃(一份 120ml)放入杯中; 

  咖啡推荐

  上面有关袋泡咖啡,该说的也说的差不多了,下面该正经的介绍几款好喝的袋泡咖啡,让大家买买买了。

  因为袋泡咖啡刚兴起,所以市面上推出袋泡咖啡的品牌还不是很多,暂时还不能和挂耳咖啡抗衡。我查看了几款比较有名的袋泡咖啡,给大家分享下:

  治光师 5种口味20包混合装袋泡咖啡|¥7 / 包

  烘焙程度:重烘焙

  冲泡方法:冷萃、热泡

  每包粉量:12g

  粉水比例:1:14-16

  这一大包,采取的去产地系列,其中包含经典的野草莓拼配、椰加水洗、椰加日晒、云南日晒以及云南草莓软糖风味等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风味咖啡,采用重度烘焙,每包有 12g 粉,相对大部分袋泡和挂耳来说,粉量更多一些,

  不过治光师这款,也是我今天推荐的几款里面最贵的一款,换算成咖啡豆相当于 ¥60 / 100g,觉得偏贵的,可以继续往下看:

  MANNER 冲浪袋泡咖啡包|¥3.25 / 包

  烘焙程度: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

  冲泡方法:冷萃、热泡

  每包粉量:10g

  粉水比例:1:14-16

      推荐 Manner 有几方面原因,一是我们当地没有这个品牌的咖啡店,身边的朋友疯狂安利,让我非常想尝试一下;另一方面,Manner 这款袋泡咖啡选择比较丰富,浅烘焙、中烘焙、深烘焙都有,不像有些品牌,只有一种烘焙度,甚至都不写烘焙度。还有就是包装也非常美,这对我这个外貌协会的荣誉会员来说非常重要;

  浅度烘焙:花香、水果风味突出,层次感强,微酸,醇厚度低,适合精品咖啡爱好者。

  中度烘焙:偏面包、坚果风味,酸度醇厚度适中、平衡性佳,大众接受度高。

  深度烘焙:巧克力、焦糖风味明显,较为醇厚,温度不宜过高,大众接受度高。

  FISHER COFFEE 多种风味组合袋泡咖啡|¥2.75 / 包 

  烘焙程度:浅烘焙、深烘焙

  冲泡方法:冷萃、热泡

  每包粉量:10g

  粉水比例:1:14

  如果你还找不准自己的喜欢的风味,那不如尝试一下 Fisher 这款袋泡咖啡多种风味组合包。一盒 40包,风味覆盖了花果中浅烘焙的花果风味,以及中深烘焙的巧克力奶油风味。

  柑橘茉莉:酸酸甜甜花果风味,中酸低苦;

  草莓果酒:优雅热带水果风味,高酸低苦;

  榛果黑巧:醇厚黑巧坚果风味。低酸高苦;

  奶油可可:黑松露巧克力风味。低酸重苦;

  隅田川 大叔意式风味袋泡咖啡|¥2 / 包 

  烘焙程度:深烘焙

  冲泡方法:冷萃、热泡

  每包粉量:10g

  粉水比例:冷萃 1:20,热泡 1:18

  隅田川官方的冲煮推荐,和其它几款不太一样:首先,推荐的粉水比为 1:18-20,正常手冲按照这个比例咖啡味道会比较寡淡。不过为了增加咖啡的浓度,官方竟然建议热泡时间为 8-10分钟;

  个人认为热泡 8-10 分钟已经是很明显的过萃了,除了能让咖啡浓度更高一些,还会有不好的风味被萃取出来。

  推荐个人用户可以减少粉水比,萃取时间在 4 分钟上下;我特意按照 1:18 萃取 8 分钟 和 1:15 萃取 4 分钟冲泡了两杯,最后观察两杯,1:18 * 8分钟这杯颜色更重,浑浊度更高;1:15 * 4 分钟这杯更接近手冲咖啡;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原是萃取时间长短;口感:两杯口感比较相近。1:15 这杯口感略微丰富一些,多了一丢丢酸感,咖啡的风味会更纯净一点点,杂味较少;

  辛鹿咖啡|¥2 / 包

  烘焙程度:浅烘焙、中深烘焙

  冲泡方法:冷萃

  每包粉量:10g

  粉水比例:冷萃 1:20

  辛鹿咖啡这款袋泡包,专门针对冷萃调试,采用不同粒径咖啡粉搭配,让冲煮出来的咖啡口感层次更多、更丰富;两种烘焙程度,带来的一致的高甜度,让你能体验高醇厚度低酸,和中高醇厚度中低酸两种风格; 

  辛鹿这款袋泡咖啡采用三角包,相比普通的正方形粉包,内部空间更大,更适合咖啡粉戏水膨胀,萃取更彻底;

  自制方法

  袋泡咖啡,说白了就是磨好咖啡粉装在袋里面,所以如果你平时在家喝手冲咖啡,完全可以利用手里现有的豆子,直接购买玉米秸秆泡茶袋,用你的巧手自制。需要注意的点有两个:

  研磨度:在开头的时候我就给大家对比过了,袋泡咖啡的研磨度较粗,可以直接参考法压咖啡的研磨度。

  上图左侧是我用 Ditting 807 Lab Sweet 推荐的 French Press 中间位置,也就是刻度 10 研磨出来的粗细程度,可以感觉到比这个隅田川这个袋泡咖啡的研磨度略粗一点点;研磨度只能是建议一个范围,并不能精确到具体某个数值,因为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太一样,可以自己在不同研磨度的位置多尝试;

  其实,在研磨度和浸泡时长这二者之间是有个杠杆关系的,研磨较粗,浸泡时间就长一些;研磨的略细,浸泡时间就短一些;

  袋子与粉量:很重要,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玉米纤维袋,我们以隅田川这款为例,袋子大小为 7cm*8cm,去掉封口位置,实际填粉的区域为 7*7.5cm,填 10g 粉;而我们在网上购买的泡茶袋采用抽线的形式,所以理论上要比这个略大一些;

  有的小伙伴可能就想,如果我想咖啡更浓一些,是不是同样的袋子多放些粉就可以了?例如放 15-20g,理论上是粉越多越浓,但实际上是袋子大小有限,新鲜的咖啡粉接触到水以后会加速CO,的释放,袋泡咖啡会很快鼓包形成萃取阻碍,新的水难以进入,袋里的咖啡也难以滤出。咖啡粉越多,鼓包越严重,萃取效率可能会越低。所以如果想要咖啡更浓,推荐两种做法:1、使用更少的水;2、换更大的袋子装更多的粉;

  额外分享:

  我最近经常是冲一杯咖啡/泡一杯咖啡后,喝两口就开始写东西,过一会儿再喝的时候,发现热咖啡已经凉了。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遇到类似的问题。黑咖啡在冲煮好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会逐渐变酸,口感越来越差。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这是我在 Apple 零售店看到的喝咖啡神器:

  EMBER 智能保温/加热马克杯,主要作用是保温,为啥我又写上加热呢?主要是怕大家把它和普通的双层保温杯混掉,它的保温不是靠隔热,而是靠加热。杯身采用不锈钢材质并包裹了陶瓷,使得杯子盛装热饮的时候,直接我住杯子也不会烫手,同时陶瓷还能增强杯子的保温性能;

  杯底带电池以及加热电路,可以将杯内液体维持在最佳饮用温度 1.5 小时以上,这对于饮用咖啡之类的热饮非常重要:杯子的托盘就是充电底座,直接连接电源,杯子放在上面就开始进行充电;

  使用它的时候,基本上每次咖啡喝完的时候还是热的,你还可以在 App 里设置理想温度,大大提升了饮品的口感;

  如果你已经看到这里,不妨点个关注,后续会收到更多好物推荐。一键三连(点赞、收藏、转发)是对创作者最棒的鼓励,不要吝惜你的小手指。有任何不同的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LIFE STYLE @SIGNORE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咖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