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告一段落,但现时的瑞幸咖啡,早已物是人非。
北京时间2月8日晚间,瑞幸咖啡宣布已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其部分前高管和员工财务造假一事达成和解,并且该和解方案已于2021年2月4日获得了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的批准。
瑞幸咖啡在公告中指出,这代表着公司在不断弥补此前因捏造虚假交易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且取得了积极的进步。
此前的2月4日(美国东部时间),中国人还沐浴着虎年春节假期的欢愉之时,瑞幸咖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文件,显示公司已经满足此前与SEC达成和解协议的条件,即美国纽约南区联邦法院的最终判决同意瑞幸咖啡缴纳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亿元)罚款。
同一时期,瑞幸咖啡的联合清算人已在美国纽约州南区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保护。瑞幸咖啡表示,正在与利益相关方就公司的财务重组进行谈判,与此同时,破产申请不会对公司的日常运营产生重大影响,所有门店将保持正常营业,也会继续向供应商和员工付款。
据分析,瑞幸咖啡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是为了避免在美国受到债权人的进一步索赔。依据美国的法律规定,申请破产保护的公司在达成重组方案前,其他债权人不得再向其进行索赔。瑞幸咖啡使出这样一个“技术手段”,给了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可以集中财力进行重组或者业务运营,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
除了向投资者进行赔偿外,瑞幸还向开曼法院正式提交了对可转债债权人的债务重组方案,以及正式向SEC递交了包括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在内的2020年年报。至此,瑞幸财务造假事件暂告一段落。
从相继发布的业绩报告看,瑞幸咖啡的财务状况正在好转。
从2020年11月的业绩表现来看,瑞幸咖啡近4000家门店中已有超过六成实现了盈利目标。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单季营收分别为5.65亿、9.8亿和11.45亿元,同比增长18.1%、49.9%和35.8%,均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2021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净营收为31.83亿元、同比增长106%,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的净亏损为8400万元、而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5.389亿元。此外,其产品销售的净营收达27.41亿元、同比增长89.3%,来自合作门店的净营收为4.41亿元、同比增长357.8%,来自自营店的销售额则同比增长82.7%。
2021年12月9日,瑞幸咖啡公布了未经审计的2021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该季度内净收入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05.6%至23.50亿元;净亏损为2350万元,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同比减少98.6%;平均每月交易客户为1470万,同比增长79.2%。
在门店数量方面,瑞幸门店总数攀升至5671家,其中,自营门店4206家,同比增加6.4%;联营门店1465家,同比增加66.7%。从门店数量来看,瑞幸与全球连锁咖啡巨头星巴克相差无几。
然而,现时的瑞幸咖啡,表面看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早已变了内里。
(图片说明:从资本层面看,陆正耀已经与他一手创办的瑞幸咖啡没了关系)
今年1月27日,瑞幸发布公告,原股东大钲资本牵头的买方财团已从公司前管理层陆正耀(瑞幸咖啡创始人)、钱治亚(案发前为瑞幸咖啡CEO)关联公司收购总计3.84亿股的A类普通股。买方财团还包括IDG资本和Ares SSG Capital Management(群志资本管理)。大钲资本成为瑞幸咖啡控股股东,持有总数为383,425,748股的A类普通股票,超过50%的投票权。
据了解,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案在2020年曝出后,公司创始人陆正耀及相关管理层等质押的瑞幸咖啡股票被强制平仓,欠下多家金融机构巨额债务,被开曼法院交由指定的清盘人毕马威(KPMG)托管清算。而此次买方财团收购的股份正是被毕马威托管清算的股份。截至去年5月31日,陆正耀和钱治亚家族共持有瑞幸20.39%的股份,合计持有11.52%投票权。
大钲资本此前曾两次领投瑞幸融资,最近一次是在2021年4月,大钲资本同意以私募方式投资约2.4亿美元购买瑞幸咖啡的高级可转换优先股,愉悦资本也将以相同方式投资约1000万元美元。瑞幸咖啡当时宣布计划利用这笔投资的净收益推动公司拟议的离岸重组,以及履行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的和解协议中的义务。
现在,大钲资本成为瑞幸最大的外部投资机构。大钲资本在官方公告中表示,“大钲资本持续致力于支持被投公司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强大透明的治理体系和负责任的管理架构,我们将继续支持瑞幸的长期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