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咖啡网 - 咖啡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国际动态 | 国内动态 | 咖啡嘉年华 | 咖啡新闻 | 咖啡知识 | 开店指南 | 飘香世界 | 社会视觉 | 行业信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国内动态 > 这只咖啡杯上倒映着“冰丝带”
4.biz | 商业搜索

这只咖啡杯上倒映着“冰丝带”

信息来源:kofoo.com.cn   时间: 2025-04-27  浏览次数:29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冬奥会如一场派对,引来满座高朋。不只看热闹,仔细去品味,就能体味主人殷勤的待客之道中,藏着的巧心思和大情怀。

  神奇咖啡杯藏巧思

  一只咖啡杯,成为昨天主媒体中心新闻发布厅的网红。许多人围着它拍照,甚至动手去研究,想知道杯壁上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的倒影是如何出现的?

图说:咖啡杯上倒映着“冰丝带” 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摄

  这只泛着金属光泽的咖啡杯像是有魔法似的,时隐时现的冰丝带牵引着大家的好奇心。把它拿起来,就是一只普普通通的咖啡杯;将它搁在托盘,冰丝带的倩影立即跳上杯壁,让小小的杯子闪闪发光。

  原来,这是国家速滑馆为宾客喝咖啡时准备的餐具。光有咖啡的醇香,不足以装下主人的盛情满怀,设计团队动了脑筋,在托盘印上冰丝带的图案,用镜面材料制成的咖啡杯搁上后,杯壁正好倒映出图案,就像把整座场馆投影在屏幕上,再由杯壁的金属光泽衬托,神奇的一幕就发生了。

图说:用镜面材料制成的咖啡杯搁上托盘,杯壁正好倒映出图案

  “这是今天的爆款了。”“北京冬奥会的第一个网红诞生了。”围着小小的咖啡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发表着各自的看法。赞叹的,是精美的呈现;佩服的,是设计的巧思。

  拿起冰丝带咖啡杯,国家速滑馆场馆运行团队主任武晓南神情也透着骄傲。速滑馆从无到有,这座为了北京冬奥会降生的新场馆,是中国人和冬奥会的骄傲。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十多岁的鸟巢和水立方(现“冰立方”)相映成趣,如今,冰丝带拔地而起,与两位奥运场馆的大哥哥星月交辉,绘就双奥之城的新天地。冬奥派对的邀请函已经发出,作为筹备周期里北京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冰丝带如何让更多的朋友记住自己并感兴趣?武晓南透露,团队脑洞大开,将创意转移到周边产品上:“希望有更多人了解这座场馆。”

  二十四节气迎送客

  巧思背后,是中国文化的骄傲。22根玻璃管编织成的外墙,一条条丝带恰如当空起舞的彩练,舞出浓浓的中国风韵。到了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冰丝带流光溢彩。不少参赛的国外选手在这里试滑后,深刻印象,日本选手高木美帆给出“丝滑、平滑”的评价。这个比喻恰如其分,又暗合中国传统美学。

图说:夜幕下的“冰丝带” 新华社图

  如果你是第一次来,被冰丝带迷人的身姿吸引外,会发现场馆的出入口互通款曲。走进的,不仅是一座竞赛馆,更是一处亲近中国文化的胜地。

  场馆团队引导标识经理黄其华介绍,速滑馆共有约3000块标识牌,其中就含每处入口二十四个节气的系列徽章。这似乎是不谋而合。当初场馆围着一圈设计了24个出入口,团队在布置景观时突然悟到,二十四个节气正好有的放矢,讲述一整年的春华秋实。

  仔细看,立春徽章上有大红灯笼和鞭炮,春分徽章上印着立蛋游戏场景。一边是节气,另一边是北京冬奥会标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这样披上北京冬奥会的新衣,在家门口迎接新老朋友。

图说:立春徽章 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摄

  很多细节,现在看起来真是天意眷顾。比如,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正逢中国农历的立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祝福,冰雪健儿踏入运动生涯的春天。又比如,媒体的出入口应对的是小满节气。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有记者回应:“得益于北京冬奥会的盛情,我们的报道这次一定满载而归。”

  纪录墙上留下“超越”

  速滑馆里,立着一面特别的墙。墙上,有场馆诞生的各项纪录。这是体育竞技的精髓。每一座场馆,都是历史的见证人。而历史不仅要书写,更要被铭记,才显出她的厚重,珍贵。年轻的冰丝带,已经书写自己的历史。

图说:国家速滑馆里的纪录墙 网络图

  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相约北京”速度滑冰中国公开赛,去年10月在这里举行。中国、韩国和荷兰队的运动员们,用脚下的冰刀检验赛道的丝滑。第一批测试赛留下的成绩成为这座场馆的纪录,刻在了纪录墙上。往后,上面的数字和时间会不断更新,连接起过去与未来,镌刻下征服与超越。

  更快更高更强,不断超拔的体育精神,化作脚下的加速,冰上的飞行。“1968年奥运会,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原城市墨西哥城,诞生了好几项神奇的纪录,比如男子跳远跃至8.90米。这些曾被视作天花板的纪录,多年后在平原城市举办的大赛中被改写。”武晓南说,“在海拔一千米以上的加拿大城市卡尔加里举办的冬奥会上,男女多项速滑纪录均被改写。如今冰丝带的目标,希望提供最快的冰。”因此墙上的每一份纪录,都有运动员和当值裁判长的签名,一旦被改写,这份记忆就会寄给当事人留作纪念。

  国际奥委会委员、北京冬奥会协调委员会主席小萨马兰奇来速滑馆视察,于纪录墙前伫立片刻。这份心意,他确信冬奥会的新朋旧友都收到了。他诚挚地祝福东道主也祝福美丽的冰丝带:“冬奥会后,这座墙会换上许多新的纪录。”(新民晚报特派记者金雷 北京今日电)

  场外音丨双奥财富

  夜幕中,奥林匹克园区的几栋建筑格外漂亮。城市灯光的装扮,给冰立方、鸟巢、冰丝带都披上了迷人的外衣。千百个日夜,蓝图化作赛道,梦想成为现实。此刻的双奥之城,正散发出强大的魅力。

图说:城市灯光下的冰立方

  记忆有很多种。对经历过北京夏奥又迎来北京冬奥的体育人来说,他们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记录这段历史。国家速滑馆的原址,曾建过北京奥运会的曲棍球场和射箭场。北京成功申办2022冬奥会后,武晓南担任国家速滑馆建设团队的负责人,如今又是场馆运行团队的负责人。还记得08之夏,荷兰曲棍球队主教练向他称赞,这块场地有“最快的草”,现在,这座场馆铺设“最快的冰”。十多年后,同一块地方,两个“最快”,串联起的是中国体育人不断进取的步伐,勇立潮头的胆识。

  曾经,为了技术上的突破,团队融入许多外脑。武晓南说,光国家级院士参与场馆直冷制冷技术研制,就有11人之多。有超拔的奥运精神指引,有国家至上的荣誉激励,集各方之力、汇各界之智,中国体育人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冬奥场馆,兑现的,是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办赛宗旨;推广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中国方案;打造的,是全力以赴全心全意的中国形象。

图说:冬奥场馆的建设离不开中国体育人的各方努力

  更让武晓南欣慰的,是冬奥场馆建设的奋斗中,培育了一批年轻的设计师、制冰师和运营团队。这些朝气蓬勃的面孔,勤奋聪颖的脑袋,是这场盛会留下的重要财富。未来,他们肩负建设体育强国的使命,带着中国智慧、中国文化和中国方案投入国际大赛的筹划与运营,取得更广泛的影响。(金雷)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咖啡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