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律师们正在讨论工作
近日,坐落西南政法大学南门的重庆法律服务产业园迎来了试运行,在这里,有一所开在咖啡馆里的律师事务所。
咖啡馆李定期举办法学沙龙
10月7日上午,在西南政法大学南门,除了不时路过的师生,还可以听见周边正在施工的声响,3栋高楼是目前重庆法律服务产业园的主体,占地面积约为10万方,它还在建设、完善之中。然而,在园区中,有一家名为“未言”的律师事务所,和人家印象中的律师事务所很不一样,这里给人感觉更像是咖啡馆或是书吧,有许多学生在此点上一杯咖啡正在看书或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着。
记者见到了园区负责人欧家路,他博士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既在高校任教,也是未言律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之一。
他介绍,在未言律所落成之前,这里是一个两千多平方米的咖啡馆,里面还有个未言书店。而这一切又要从2015年说起,那个时候师生们经常在结束一天的课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想换个更轻松的环境继续交流,一般大家都会选择咖啡馆,但这些咖啡馆距离学校都有一段距离,算上来回时间和产生的消费,对于学生们颇有不便。
于是,在跟几个老师合计后,大家合伙在西政南门开办了未言咖啡馆,定期举办法学沙龙、读书分享会、音乐会等活动。在未言咖啡馆,老师们还会资助学生们重走丝绸之路、探寻徽商历史、去东南亚保护海洋动物等。欧家路说:“我们当时设立的只能算小小奖学金’,一个学生一两千元,前提是旅行回来要交作业,至少写一篇开放命题的游记见闻,分享给大家。”欧老师经常对学生说,只有你看过一个更大的世界,你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此外,在未言咖啡馆还曾自筹资金帮助贫困地区的小学生出版书籍《回形针》,实现孩子们文字变铅字的愿望,传递一个孩子们的世界。对于自闭症、听障等特殊群体,欧家路也组织西政师生持续的提供法律援助至今,比如未言律所的庞琳博士,是北京彩虹天使咖啡屋的首席法律顾问,这个咖啡屋是专为听障孩子设立的公益咖啡屋。
从西政毕业后来到律所工作的龙宪旗告诉记者:“未言律所是一个有温度的律所,我们在这里除了始终追求实现正义外,更在努力让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法理与情理平衡是法律的应有之意,也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初心。”

在这里可以泡咖啡
发展成为国家级创业平台
记者了解到,未言咖啡馆从最初提供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和公益事业的平台,逐渐成为国家级的创业平台,在这里孵化、培育了兰空无人机、重庆市最大的校外综合体项目——重庆市少年宫盒子学院、国内最大的“一带一路”法律数据服务提供商律蚁等项目。老师们利用自己的专长,带着实习的学生也进行了创业探索,提供场地、工商、财税、法律等服务。
如今的未言作为重庆法律服务产业园的一部分,集书店、咖啡、创客、沙龙、数据库等于一体,前端是咖啡厅,服务的更多是西政师生;后端是办公区,包含律师事务所和孵化的其他项目机构。

西政师生正在咖啡馆内讨论交流
在园区里,记者看到了即将完工的智慧法律服务厅,一台台类似ATM机的设备正在摆放在大厅。“这些设备主要可以提供一些问询和基础的法律服务。举个例子,普通市民要租房签订合同,可能自己对于相关法律不够熟悉,在智慧法律服务厅,设备可以提供格式合同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房东或租客在外地,也可以远程进行电子签。包括对应的入驻法律机构都可以查询。”欧家路介绍。
据悉,重庆法律服务产业园由渝北区政府联合资深产业运营方、投资方共同打造,依托西南政法大学的资源,已吸引入驻法律专业服务机构、法律科技企业、律师事务所、研究院50余家。除了给市民、企业提供诉讼、非诉讼等基础法律业务,还可以提供仲裁、调解、鉴定、会计、审计、评估、担保、融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查明、法律翻译等法律服务。


